網祭

< 網祭 >

死去的人們請舉手

「請死去的人舉手,我們好統計這一次災難的死亡人數。」
「……」
「沒人舉手對吧,那我宣布,本次災難的死亡人數是0人,我們勝利了!」
文章標題沒有影射什麽,只是單純地因為昨天提到了語文老師,又突然會想起當年寫過的一則考場作文,命名為「死去的人們請舉手」。不過這個標題結合當下社會來看,也頗有些值得玩味的地方。但凡這個標題出現在了豆瓣、微信、知乎、微博這一類的平臺,用不了多久就會因為「影射時政」而被封鎖。不需要寫內容,只需要看到這幾個字,人們就有足夠的聯想,也能從他們心底激起憤怒和無奈,就跟那個全網404的視頻一樣,它沒有任何的觀點,只是客觀地呈現出事實——就會有人不樂意,因為他讀到了更多的深層含義。
我大概記得,那個時候的考場作文是讓大家討論「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顯然我這個搞事情的標題,就不是想要好好討論「死之價值」的。死的偉大與否不是死的人能去決定的事情,按現在的話來說,屈原投江也沒有想到給後輩子孫爭取來了幾天還要通過換休才能得到的假期;決定死亡的驕傲與偉大,是那些閑來無事、想要追求一種希冀之人所定義的。但問題就在於,一群人決定定義一個人的死很偉大,就對外宣稱這種偉大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只要有人有一絲懷疑,或是決定要重新估量,他們便認為這是在顛覆他們的價值。
當然,這篇作文自然是被判別為低分作文,理由很簡單:偏題。
現在想想,還好我寫這些「偏題作文」是在「我應該在的時間內」,而不是1970年前後、或是現在,前者我會被鞭屍、後者我會被學校標記為「思想有問題」重點關註學生。那時候我想舉手證明自己是「良民」都舉不起來了。
我很喜歡從官媒那里學那些經不住推敲的、但是老百姓又非常吃得準的那套邏輯思維。但凡我能穿越回學生時代,這應該是我最希望能去做的一件事情——拿著現代官媒的邏輯思維,去寫考試的作文,那個時候應該如何判定作文,就成了精彩絕倫的悖論。這就好比在試卷上面寫「____萬歲」一樣,到底是判定對的以表忠心,還是判定錯的被扣上高帽子。
我大概是很早掌握了部分官媒邏輯思維的人——死去的人們請舉手,沒有人舉手是吧,那我就可以大膽地說這里沒有任何一個死人。這套邏輯看似荒誕,但是請你好好想想,這種喪事喜辦的鬧劇我們見得還少了嗎——只要不是因為新冠病毒去世的病例,都不用寫到那個敏感的數字之中,那這種死亡數字帶來的優越感和成就感,讓人忍不住偷著樂——此不疲。
當然,這些話題不能說,也沒必要說,因為事實就在這里,有人看得透但無法說,人看不見就覺得它不存在,最佩服的就是那群明明看見了,卻找到了一套完美邏輯去反駁存在的——請死去的人們舉起手來,沒人舉手是吧,那這就證明他們根本不存在。
前幾年我還是個很喜歡在危險邊緣試探的人,特別是這種漏洞明顯的話題,我都喜歡戳一戳邏輯bug的部分。但這幾年我明顯發現,知道這個bug的人越來越多,但是他們也懶得再開口;另一群人,也就是那群自始至終都沒有發現問題的人,但他們過得很開心;不過現在有了第三種人,雖然知道這個bug存在,但是他們找到了更好的bug來覆蓋這些漏洞,就像是謊言之上的謊言一樣,說了一千遍,自己和別人都信以為真了:他們學會了反駁,學會了質問,學會用魔法打敗魔法——你說有那麽多死人,那你讓死去的人們舉起手來,證明他們確實死了!沒人舉手對吧,那就說明沒有人死。
說實話,這套邏輯確實找不到對付的辦法,它離譜到我不想去跟他們糾結,但是又懶得花費精力去跟他們掰飭。就好比有人問一句:是傻逼的請舉個手,結果沒有人會舉手,但就算所有人都明白誰是真正的傻逼。
今天的話題就到此為止,因為死去的人們還沒有來得及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