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RUN
本來今天的標題應該是《葬禮》,接在昨天的生日文章之後,是原本的計劃,結果剛好音樂播放到了《RERUN》,幹脆就換了個題目,但內容本身也是一樣的。
《葬禮》其實是我過去的一個派對項目。是幫一個三十而立的朋友,規劃的一次生日宴會。在朋友三十歲的那天,為其舉辦一場低調的葬禮。為此我還去調研了適合做「活人葬禮」活動的地方,畢竟這不是殯儀館會接的「生意」,當然也不是活動場所願意接的不吉利「生意」。
《葬禮》的規劃其實並不難。當事人,也就是壽星需要躺在舒服的冰棺里面,但里面的問題和透氣性是必須要提前設計好的,不然假葬禮可能到最後會搞成真的。葬禮還是按照一般流程來,邀請的朋友也需要按照真葬禮的著裝,簽到、領取白花花束胸夾或手環,進入會場之後,其實是一個簡單的冷餐會。最主要的音樂,當然不會選擇哀樂,則是由當時選擇的,最代表自己「一生」的音樂。參加葬禮的人,不需要那麽多規矩,可以吃冷餐,或是跟朋友聊天,或是跟冰棺里的「遺體」做一次告別。
葬禮正式開始,則由主持人開始引導現場的活動。朗讀逝者的「遺書」,是對前三十年的告別;隨後則是朋友代表,對逝者進行講話,講述他們與三十歲以前的逝者的故事。葬禮的升華則是在所有人按照規矩鞠躬完畢之後,宣布逝者復活,以三十歲的面貌重新走出冰棺,然後葬禮結束。
雖然這個想法很扯,換成我自己也不想搞這樣有毛病的一出鬧劇。但當時那個朋友,對這個項目非常地喜歡——不過很可惜,在三十歲生日之前,我們好像就因為工作原因徹底決裂了。所以今天這個故事想要告訴大家的是——不要和「朋友」在一家公司做事,而是要學會合作。
在生日搞葬禮多不吉利啊!這是正常人的思維,我當時設計這個項目,本就是「反著來的」,但寓意很簡單,30歲是一個人生的節點,從這個節點之後,很多心態和行為上都會有微妙的變化。當下是沒辦法一一羅列的,但在隨後的人生重新總結,就能找到許多「關鍵詞」來重新定義。對我來說,最直接的變化,是我放棄了「時間管理」,徹底變成了一個「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人。不是說變得沒有規矩了,而是意識到「時間管理」的那種約束是一種外在的規則,對內的規則是沒辦法用時間管理來規範的,而是一種對內的自律性在驅動。
不過諷刺的是,過去那些想把30歲搞得隆重的人,在30歲之後還是一副德行,甚至還變得更加心安理得。搞不搞那個「告別儀式」,人該爛的還是爛,人該沒有希望的還是沒有希望。就好像告訴自己7:00開始一定要起床努力的人,在看到時間已經7:06的時候,又告訴自己,從8:00開始,一定一定。他們總能找到合理的理由,這一點反而是我佩服的點。
小時候學過一首近現代詩,原本具有非常強烈的教育意義,但是我偏偏有刁鉆的理解角度: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老覺得這首詩並不是讓人珍惜時間的,而是應該「及時學會放棄」。明明有些事情,自己一拖再拖,上手做又發現很難,就不得不再拖到明天——為什麽不能反過來想想,是不是因為這件事根本就不是自己能做的,所以才會「明日復明日」?
當然了,這種想法一定是遭到責罵的,認為我這是故意在「顛覆權威」。所以我把這個想法,藏在了幫別人設計的《葬禮》里,30歲是一個節點,這個節點之後,一些本想努力但是毫無進展的事情,該放棄就得放棄了;有些執著明知沒有結果,趁著年輕總覺得可以搏一搏的,也該放棄就得放棄了;一些求而不得,要面子不敢踏出去的那一步,該不要臉就不要臉了;有條件的不要再拖拖拉拉,該爭取就去爭取;沒有條件的,就去製造條件,該犯賤的就不要老在意別人的眼光會覺得自己很賤。
但凡我能活到60歲,我就寫本書,叫《放棄要趁早》,並不是和正能量對著幹,而是總結自己的一生,別把時間浪費在那些誤以為會改變自己的事情上面,找到合適的,活在當下才是三十而立這個節點之後,最有趣的命題。
所以我才說這未嘗不是一種「RERUN」,30歲不應該是葬禮,而是一部電影的重新上映。重映的人生,雖然還會再經歷以前的事情,但是因為心境的不同、取舍會不同、結果也會不同、自然樂趣也會不同。
以前: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現在: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是好日,放棄趁早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