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祭

< 網祭 >

先辦火化證明還是死亡證明?

這個奇怪的問題是某天晚上睡覺前突然想到的。本不想為此糾結,但輾轉反側了很久,最後不得不拿起手機查了查。但查完就開始嘲笑自己——這個問題居然還想不清楚。如果沒有死亡證明證明一個人死亡了,火葬場敢直接就扔進火化爐給火化了嗎?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一個略帶諷刺意義的笑話,大致是說幾個小孩在一起玩,煤氣中毒之後家長都以為他們死了。由於火葬場需要排隊,有權有勢的人則利用權力托付關系,提前將自己的孩子火化了,而那些沒權沒勢的家庭由於沒辦法插隊,孩子奇跡般地活過來了。
乍一看,這個笑話極具社會諷刺意義,但完全經不起琢磨。至少在編撰這個笑話的時候,人們並沒有考慮過火化證明與死亡證明之間的內在邏輯。但笑話直指等級階層里的「權勢」與普通老百姓,無所謂邏輯問題,圖個爽就行。但偏偏,就是這種毫無邏輯的諷刺笑話到現在,在社交媒體上還是一種有效的財富密碼。既然是笑話,那就有「好笑」和「不好笑」的區別——「好笑」與「不好笑」既然又是對立的存在,那就意味著有「對」與「錯」的分別。
這兩天網絡上有許多關於上海新冠肺炎疫情的討論,有笑話的、也有被當成笑話的、有求救的、也有第二天就被刪除得幹幹凈凈不準求救的、有形勢一片大好的、也有爛成一片的、有政治正確的、也有妄圖煽動的、有聰明的、也有又蠢又壞的。總之,消息很多,被刪的也很多。在這些信息之中,難免就會有「對」與「錯」的分別。有朋友試著將自己不認可的內容轉發到朋友圈微信群,抱怨一通之後,沒想到自己的朋友也有轉發朋友圈的,但說辭完全不同,他們支持、肯定、甚至還要拉踩一下原本的轉發評論者。朋友有些無語,覺得自己像是做了個傻子,不僅沒有得到認知上的肯定,還被人嘲諷一番,他把這些「檢驗智商」的消息稱之為分水嶺,認為它們起到了自己與所謂朋友之間的政治立場。在對我抱怨之後,我也並沒有接茬,丟了句:
「哈哈哈哈活雞吧該,聊什麽不好,要和朋友聊他媽的政治立場。」
有這閑工夫,還不如問問他們「先辦火化證明還是死亡證明」,說不定他們還會因為這個問題給吵起來,但他們為這個問題吵起來的場景要比政治立場的站隊有趣多了!
算了算,我已經有很久沒有跟別人討論過一件事情的「對與錯」了,主要是我爭不贏別人,而且還老實容易被別人的強詞奪理給帶偏了,說不定最後還要認同別人的認知,主動承認「是是是,對對對,你沒錯,我有罪」。因為我發現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只要和別人發出不同的聲音,就會默認是「反對異議」,哪怕我們說的是一件事情,只不過是一件事的一體兩面。比如前段時間,和別人聊起「國家開始準入美國的新冠特效藥」,對方表達的意思是一定是有人與相關的利益集團勾結,才會引入美國的藥物;而我覺得,既然是特效藥,那對病毒有用也未嘗不可是一種對抗全球疾病的方法。就因為我沒有順著對方的話術,我的觀點最終被認定為「資本主義美國的走狗」。
我本來想辯解一下,但想了想,只要我沒有完全復製對方的那句話,我發出的任何聲音都與之相悖。但關鍵是,他的觀點對中國要不要引進特效藥、美國的特效藥到底有沒有效、或是哪個利益集團在這件事情中漁翁得利都沒有任何影響。當下我也罵了自己一句:「你腦子是不是瓦特了,去給別人解釋你站在另一個角度看待問題」。每次都是在木棍捅蜂窩鞭炮炸糞坑之後,才開始自我檢討,「是是是,對對對,你沒錯,我有罪」。
就跟最開始那個笑話一樣,有些笑話的內核並不是好笑——而是嘲笑。嘲笑權力集團、嘲笑利害關系的另一方、或是嘲笑完全不同的聲音。一旦決定笑話「好不好笑」就意味著戰隊開始,但凡要能從只能擁有嘲笑的笑話里看出別的可能,那就是在反對笑話所反饋的現實意義——更別說還提出了邏輯上的錯誤,火化前得有死亡證明,所以那些有權有勢的人,並無法直接送自己的孩子去火化——放你媽的屁,我說他死就得死!
看吧,還不如跟他們討論「先辦火化證明還是死亡證明」呢!
最後分享一下,符合近段時間交友的問題法則:
    是否相信鐵鏈女之調查報告?
    支持俄羅斯還是烏克蘭?
    支持清零還是免疫?
    支持進口特效藥還是中藥抗擊新冠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