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祭

< 網祭 >

曇花一現為韋陀

曇花,又名韋陀花,是因為它有一段和韋陀相關的故事。
故事很簡單,就是兩個因為真心相愛卻被責難的人,一個被貶為曇花,一個苦求佛法斷忘前世。為了讓韋陀想起自己,曇花只在每年暮春時分朝露凝結的時刻展開,只為了在吸引在那時采露煎茶的韋陀多看她一眼,好想起這段被他遺忘的感情。所以為什麽曇花只會在暮春的淩晨默默開放,暗自幽香,然後吸引一個求而不得的人。
關於曇花的故事是我爺爺「偷偷」給我講的,因為那時家里有盆曇花,我每年都會錯過它「不合時宜」的開放。為何要「偷偷」,是因為這個故事本身內涵情啊愛啊,對於我那時的年紀來說,更加「不合時宜」。
韋陀花的故事倒沒有讓我情懷懵懂什麽的,主要有一個更迫在眉睫的問題,困擾了我很久——甚至現在都困擾著我:是因為先有韋陀與花仙的故事才有了曇花,還是因為先有了曇花才被人編撰了一個淒美的愛情故事。如果是前者,有誰能證明?如果是後者,那神鬼妖魔的神話寓言是不是又不攻自破了。非要弄清楚這兩者之間的先後關系,現在看來不僅少了情調,還顯得有些無理擡杠。
類似這樣的問題,伴隨了我大部分的童年了。包括之前提到的那個「男人為什麽會被用來定義男人」,另一些問題就顯得更加地「無理取鬧」。主要是因為前天晚上臨睡前,突然有了一則《如果我死後你有空的話》里的靈感。我在用手機記下它的時候,牽出了一大堆小時候思考過的問題。
    《如果我死後你有空的話》想要采用的是「電視劇」的結構,每一節講一個故事,主線故事從一開始就穿插在主人翁的身上。至於這個靈感,我暫時還不能公布,因為我早就發現一個寫作的「詛咒」:只要把靈感都說了出來,自己就再沒有想要創作下去的沖動。
    題外話
前天睡前蹦出的那個靈感,和很多年前我想過的一個「浴室沈思」有關——如果孟婆湯真的存在,那為什麽人類世界還是有那麽多關於回憶製造的生理疾病?
這個問題雖然有些無厘頭,但我覺得有很多值得討論的點。首先,如果真的存在孟婆湯,那為什麽還會有真實的「輪回緝兇」的案例?比如當年印度就有一個被兇殺之後,死者輪回到一個陌生人身上,那個小孩記得所有關於兇殺的事實,最終引導著大家揭開了自己被兇殺的真相。從這些輪回緝兇的故事來說,孟婆湯的功效或許不是我認為的那樣。
    媽的,「輪回緝兇」又他媽是《非公開夢境》里面原本會涉及的內容,所以今天這篇文章的意義是讓自己意識到自己該「填坑」了。
    題外話
其次,如果孟婆湯存在,並且效用就是我們所認為的那樣,可以忘記自己在世時的所有事情。這多少有些殘忍啊!如果真的有這麽靈驗的東西,那醫學是不是應該往這個角度去思考一下——這個時候就會被反駁了,陽間和陰間的事本就不可能重合,因為沒有任何的研究可以表明,那些喝過孟婆湯的人,是否真的「成功」了?
真的到要認真討論、去拆解、去懷疑、去證明的時候,人們就會用那個「信仰的最高尊重」來否決一切的猜疑——對神明抱有敬畏之心。不過說實話,我在提出這些奇怪問題的時候,並沒有懷疑神明的存在,而是卡在了一個尷尬的「前後順序」上,就好比曇花到底是因為神明的存在而有了它,還是因為有了它,才被人撰寫了那個淒美的愛情故事。
但換個角度,又能理解了——這個淒美的愛情故事,不過是按照起承轉合來呈現的故事,曇花的存在,在不討論「前後順序」的情況下,作用是讓這個淒美的愛情故事變得更加的寫實和壯闊。至少人們在等到曇花一現的那一刻,會突然想起那個讓人動容的故事——以至於會拓展到自己的身上,是不是自己也正在等一個求而不得人,或是還在尋找那個把自己忘得一幹二凈的真愛。
畢竟中國人從小接受的價值觀,是對愛與性的保守態度,特別是包辦和對權威性的尊重。韋陀和花神的愛是必然會被拆開的,因為故事的意義除了教育,還有約束,一種從精神層面的約束和感化。但拆開歸拆開了,但是曇花對韋陀的愛既然無法被磨滅,韋陀求佛學法的虔誠又必然使他與情欲剝離——那他們兩個之間的故事為什麽還要被人們繼續下去,曇花還得開,韋陀記不起,這真的是個毫無意義的芥蒂。
既然想要表達神權的權威,倒不如直接把花神貶為凡畜,讓她去喝了那碗孟婆湯,也就沒有後面這些被人延續和自我感動的故事啦——除非,孟婆湯或許根本就沒有作用,人們喝下它,想忘的不會再記起,而忘不斷的下一世還會繼續。
「緣起緣滅緣終盡、花開花落花歸塵。」
但神沒有說的是:「花會春來重綻,緣也不過是抽刀斷水。」